我市有效盘活“沉睡资产”变“发展活水”
2025年以来,全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成效明显,累计盘活各类国有资产价值10.55亿元,实现经济效益2.46亿元。
全面摸排清底数。聚焦房屋、土地等核心资产,建立低效闲置资产统计与盘活利用“双台账”,动态跟踪资产分布、数量、价值和盘活成效,确保数据精准、底数清晰。明确“一类一策”盘活路径,鼓励市属企业通过改造提升、出租出售等多元方式,最大化释放国有资产效益。截至目前,摸排市属企业低效闲置房屋土地15处,面积165.46万平方米。
重点攻坚强推进。强化市属企业资源统筹调配,稳步推进市科创中心资产转让,实现权属统一和高效运营。分区盘活市公交客运枢纽站,主站房用于集中办公,其余楼栋按需使用、积极招商。抢抓政府专项债回收存量闲置土地政策机遇,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5宗。2025年以来,累计盘活房屋土地14.10万平方米,实现经济效益2.43亿元。
创新方式提质效。探索资产证券化,整合市属企业特许经营权、标准化厂房、商贸综合区等基础设施资产,推进公募REITs试点,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。因地制宜实施淮北老电厂工业遗址改扩建,打造夔牛天街 、工业博物馆消费新场景,形成文商旅综合体新地标,自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,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。